我要求购商标
填写详情
商业全球化,跨境经营已成为趋势,商标抢注的案例频发,多数由于企业卖家前期对商标注册不重视造成的。这些商标抢注的案例给企业卖家们敲响了警钟,商标注册提前布局刻不容缓!
亚马逊大量商标被抢注
商标“流氓”恶意抢注现象频发,多位卖家公开揭露,他们遭遇了无良公司的恶意商标抢注陷阱。
这些公司非但盗用其品牌标识,还反过来以侵权之名投诉,企图迫使受害者就范,甚至明目张胆地索取高额商标“转让费”,其中不乏要求支付高达20万人民币的勒索案例。
有卖家揭露了自己在英国注册的商标在德国被不法分子抢先注册的遭遇。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导致其在德国市场的店铺链接被无情下架,还面临着沉重的法律压力与经济损失。
商标恶意抢注 德国是重灾区
为什么商标恶意抢注在德国频繁上演?根源在于德国商标注册制度的特殊性。德国遵循“申请在先”原则,与美国的“使用在先”截然不同,加之商标局在形式审查后即核准注册,并给予3个月的公告期供第三方提出异议。
这种“先下证后公告”的流程,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制度漏洞,迅速抢注商标,企图谋取不正当利益。
商标和域名的恶意抢注现象尤为复杂,具体可分为五类:
1.注册类别不全的抢注
卖家因疏忽未覆盖全部商品类别,给恶意抢注者留下机会。
2.跨站点商标冲突
卖家在不同站点间同步销售时,遭遇其他站点商标的恶意投诉。
3.欧盟内国家商标抢注
即便卖家已注册欧盟商标,仍可能因未单独注册某成员国商标而遭受投诉。
4.外观专利的滥用投诉
恶意竞争者利用外观专利的模糊性进行不当投诉。
5.域名抢注后的版权侵权投诉
恶意者注册同名域名,并通过独立站链接投诉原卖家侵权,手法狡猾且隐蔽。
商标被抢注卖家该如何应对
1.未雨绸缪,商标先行
在产品推向市场前,务必先行布局商标战略,构建完善的商标保护网,以预防商标被恶意抢注,同时树立并提升品牌形象。
2.实时监控,主动防御
针对核心商标,借助专业代理机构实施定期监控,一旦发现抢注行为,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陷入冗长的维权泥潭。
3.证据为先,积极申诉
遭遇恶意抢注与敲诈时,迅速收集并保留对方敲诈证据及自身商标在德国的使用记录等关键材料,提交给亚马逊等平台,清晰阐述对方不法行为,积极寻求平台支持。
4.法律武器,捍卫权益
除申诉外,应考虑聘请专业律师,针对抢注商标提出异议或无效申请,通过法律途径坚决捍卫企业合法权益,清除市场障碍。
总之,商标注册提前布局能够避免诸如被抢注等风险,如果卖家在多个国家有业务往来,建议申请注册国际商标,一次申请多个国家,强化保护体系。